温暖相伴天不老 大爱善行情难绝
2025-08-15 07:58   浏览人次:

温暖相伴天不老 大爱善行情难绝
—— 滨海港镇头庄村村民惠同英52年悉心照料瘫痪儿

  张文斌  封长林  吴超
  “亲情,人间至情,母爱,人间至爱;天空广阔,比不上母亲的博爱广阔;母亲,人间第一亲;母爱,人间第一情。”这些语句,用来赞美滨海港镇头庄村82岁的惠同英,一点也不为过。52年来,她用柔弱的双肩扛起照料瘫痪儿子的重担,用日复一日的悉心守护,书写着崇德爱亲的动人篇章。
  儿患重疾,接受现实挺起“脊梁骨”
  1974年7月7日,惠同英生下三儿子,取名嵇为虎,希望他日后像老虎一样勇猛。然而,惠同英夫妇发现,这个孩子和别的孩子不一样,患有先天性小儿麻痹症。她与丈夫东跑西奔,先后到当时的乡医院、淮海农场医院为儿子治疗。那时条件艰苦,没有交通工具,惠同英硬是背着嵇为虎来回往返。经过近一年反复转辗医院,医生告诉她们夫妇,嵇为虎是个不能行走、不会说话、不能自理的人。
  噩运从天而降,这意味着嵇为虎的一生将会在床上度过。惠同英听到这个消息,无奈之下,只得放弃治疗。那个年代,惠同英几乎每天都要出工攒工分,如果体力活不重,她就将嵇为虎背在身后,既劳作又能照看好他。
  母爱似水,精心照料撑起“千斤顶”
  惠同英起早摸黑,呕心沥血,尝尽酸楚苦辣,一步一步地拉扯着嵇为虎长大。后来,农村实行包田到户,惠同英和丈夫在忙碌的同时,也把担起陪伴、照料嵇为虎的责任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。
  烈火试真金,逆境试强者。“只要有一口气,就一定要让这个儿子有尊严、幸福地活下去”。惠同英平静面对,以无私宽广的母爱胸怀,呵护嵇为虎健康快乐成长。为了更好地照顾儿子,惠同英搭地铺睡在旁边;怕儿子翻身滚下床,她就在床沿边放上几把椅子作为挡拦;为了方便儿子如厕,她就想办法把电灯开关改成绳子系在枕边,一有动静,她就拉灯起床。
  “为了这个儿子,惠同英真是吃尽了苦,操碎了心哟!”村综治专干王学兵动情地说,“在十里八乡,她是我见过最善良、最温暖、最伟大的母亲。”冬天,怕嵇为虎脚凉,惠同英就找个盐水瓶,灌上热水包个布片给他暖脚;夏天,蚊子多,惠同英一把蒲扇在嵇为虎身上摇来摇去,有时瞌睡打盹惊醒后继续扇赶蚊子。嵇为虎有时把大小便拉在床上,惠同英就缝制了很多垫床布,湿了换,换了洗,连她自己也记不清换过多少了。
  在头庄村,村民们清楚,惠同英是个极爱干净的农家妇女,尽管儿子瘫痪在床,可家里总是收拾得井井有条,窗明几净,纤尘不染。她也是一个极为豁达的女人,每天乐观面对,一有闲暇,就给嵇为虎做按摩、洗澡, 讲一些村里村外新鲜有趣、喜闻乐见的小故事。惠同英还节衣缩食购置了一台黑白电视机作为嵇为虎的“专利”。
  惠同英共生育了4个孩子,三男一女,生活可谓攻苦食淡,但她对孩子们的学习丝毫不放松。再苦再累,她和丈夫都省吃俭用,让健壮、健全的大儿子、二儿子、小女儿读书学习,一直把他们抚养成人成家。
  母爱是灯塔,在黑暗中照亮前行的路;母爱是旗帜,在风浪中指引生活的方向;母爱是火炬,在人生的旅途中传递温暖的光。看到母亲如此操劳,孩子们心疼不已,想尽各种办法尽孝,但惠同英依然能省则省,不接受孩子们任何金钱上的报答。
  “这个老人家真是点灯笼也找不着的好人!不是她那样悉心照料,恐怕瘫儿骨头早就打古了。她自己尽管很难,可还时时帮助他人,从未和乡邻红过脸,斗过嘴,很受人尊敬。”村党总支书记苏金萍对惠同英的品格十分钦佩。
  岁月轮回,不离不弃跑起“马拉松”
  惠同英娘家在合兴村,尽管只有十多里路程,这么多年来,她回娘家的次数少得可怜。
  52年来,惠同英就连上街都成了奢侈的一件事情,细心的她担心用卫生纸会擦烂嵇为虎的屁股,就收集了一些棉质的旧衣服给儿子用。5点多起床做饭、一日三餐喂饭、端屎端尿、早晚擦拭身子、10点多给儿子喂水果、每隔两个小时给儿子翻身直到晚上11点多儿子睡觉,这是惠同英每天都要重复的一套护理程序。
  随着岁月的流逝、年龄的增长,她一天天衰老,力气越来越小,身体每况愈下,精力一年不如一年。但是,她始终咬紧牙关默默坚持,心中只有一个信念:有她在的每一天,都要把儿子照顾好。2021年9月,惠同英的丈夫因脑梗去世,她身上的担子更加沉重。“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,村里帮助申请了残疾补贴,自己又有高龄补贴,镇村干部经常上门看望和慰问,儿子平时还有农村合作医疗报销,我们一家人享受到了温暖。”惠同英感动地说。
  最让惠同英放心不下的是,自己今年82岁了,患有多种慢性病,还做了肺部手术,能养活嵇为虎长大,能服侍嵇为虎日常,怕难养嵇为虎老。她只希望能多活几年,照顾儿子更长一些时间。
  谁言寸草心,报得三春晖。惠同英用单薄的身躯为嵇为虎撑起一片晴空,用丝丝屡屡的牵挂惦念诠释母爱的温度,将“爱亲”两个字镌刻进每一个晨昏,让“不离不弃”成为最动人的家风传承。

扫一扫,手机分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