社区矫正中心:法律援助活动搭起“新生桥”
2025-10-15 06:27   浏览人次:

  本报讯 (戴条条 成效西 刘琪) 近日,县社区矫正中心以“法援引路,情暖新生”为主题,联合县政协委员与专业律师团队,开展“同心互联·‘海’有商量”法律援助活动。这场扎根需求的精准帮扶,为矫正对象破解法律难题,向他们传递社会温情,让他们重启人生的每一步都走得更稳、更暖。
  “懂法才能守法,更能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。”法治讲座现场,律师的这句话让在场矫正对象频频点头。他围绕《社区矫正法》《民法典》两大核心法律,筛选出与矫正对象日常生活、社会融入最相关的条款,结合“社区矫正期间能否外出务工”“民间借贷如何避坑”“离婚后财产怎样分割”等真实案例,用“大白话”以案释法、以例普法。互动环节中,矫正对象纷纷提问,律师逐一细致解答,将原本枯燥的法律条文,变成了听得懂、记得住、用得上的“生活指南”,在他们每个人心里播下了“遇事找法、解决靠法”的法治精神种子。
  法律帮扶解难题,温情关怀暖人心。活动不止聚焦法律需求,更把“暖心服务”送到了矫正对象的心坎上。律师、工作人员与矫正对象拉起家常,在轻松交流中摸清他们的经济困境、就业意愿,一边帮忙对接社会救助资源、解读就业扶持政策,一边共同规划职业发展方向。心理疏导区里,律师配合专业团队,通过深度沟通、放松训练等方式,帮焦虑迷茫的矫正对象解开“心结”,鼓励他们“放下过去往前看,生活总会有奔头”。这种“法律+心理+社会”的综合帮扶模式,让社区矫正工作从“管得住”的基础要求,升级为“帮得好”的暖心实践。
  此次活动不仅为矫正对象解决了一批急难愁盼问题,更让他们真切感受到社会的热情接纳与期待。县政协委员与律师团队用专业搭建桥梁、用温情化解隔阂,这座助力特殊群体“回归社会”的爱心之桥,正帮助越来越多的矫正对象放下心理包袱、重拾生活信心,平稳走上人生的新起点。(本条新闻版权归滨海日报所有,转载请注明出处。)

扫一扫,手机分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