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报讯 (王瑾 梁建山) 近年来,县农业园以党建为“红色引擎”,通过建强组织堡垒、聚合发展动能、联结城乡资源,让园区成为带动乡村产业升级、农民增收致富的核心阵地,为乡村振兴注入持续动力。
建强“红色堡垒”,筑牢园区发展“主心骨”。坚持把党组织建设贯穿园区规划、建设、运营全过程,推动党组织与园区管理团队、入驻企业、合作农户深度融合。通过在园区设立党委(总支),在产业链上建立党支部,在重点项目、龙头企业中设立党小组,构建起“园区党委+企业支部+合作社党小组+党员示范岗”的四级组织体系,让党旗在产业链上高高飘扬。针对园区企业分散、农户众多的实际,牵头建立“党员联企联户”机制,选派党员骨干担任“党建指导员”,既帮企业解决政策对接、技术攻关等难题,又为农户提供种植指导、销路对接等服务。
聚合“红色动能”,激活产业升级“动力源”。区党组织立足资源禀赋,以“党建+产业链”模式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,让园区成为乡村产业升级的“孵化器”。在种植环节,党组织牵头整合科研机构、龙头企业资源,建立“产学研用”合作基地,引进优质品种和智能种植技术,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、品牌农业转型。在加工环节,党组织引导园区企业延长产业链,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,打造“从田间到餐桌”的完整链条。同时,依托“党建+电商”平台,组织党员带货团队,通过直播电商、社区团购等渠道,让园区农产品直连城市市场,解决“卖难”问题。
联结“红色纽带”,绘就城乡共富“新图景”。园区的发展,最终要惠及乡村、富裕农民。为此,通过建立“园区带村、企业联户”利益联结机制,让农民在园区发展中分享红利,实现“园区强、乡村兴、农民富”的良性循环。一方面,推动园区企业与周边村庄签订合作协议,通过土地流转、务工就业、入股分红等方式,让农民变“股东”“工人”。另一方面,积极反哺乡村,通过援建基础设施、开展技能培训、支持村集体项目等方式,助力乡村建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