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报记者 唐颖
缤纷滨海,迎春接福。1月17日,2025年首届滨海文旅大集在县文化艺术中心南广场热闹开市。
走进文旅大集,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个装饰喜庆的摊位,摊位前各式特色商品让人目不暇接;非遗展位前更是人来人往,甜蜜的非遗糖人、颇具雅趣的天目湖鱼石、香醇绵柔的庆丰米酒、独具风格的板笔书画……非遗传统技艺、美食一一亮相大集,集市处处洋溢着浓浓的年味和“烟火气”。
据悉,此次文旅大集以“缤纷滨海 迎春接福”为主题,打造集非遗体验、文化传承、年货展销为一体的文旅大集,旨在营造和谐快乐的节日氛围,弘扬和传播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,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,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。
在来自溧阳的非遗产品展销专区,天目湖白茶制作技艺、溧阳乌饭酒酿造技艺等10个省级、市级非遗产品现场展示展销。市民们争相上前,品尝来自溧阳的糕里肉、桑叶茶、白茶、米酒等非遗美食,感受溧阳非遗独特魅力和浓浓年味。
“很多年前去过一次溧阳,吃过这个‘糕里肉’,外皮酥脆金黄,馅甜软糯,特别好吃。一直怀念这个味道,没想到今天在集市里就看到了,必须买几盒,给家里人也尝尝。”市民李茜笑着告诉记者。
“滨海、溧阳两地非遗交流展,不仅增进了地区间的文化交流,更是一场视觉与味觉的盛宴,一次文化的传承与创新。”溧阳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副局长何成表示,未来,溧阳和滨海将继续携手,共同推动两地非遗文化的传承、交流与发展,让更多的人了解非遗、感受非遗,共同守护好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。
在舞台表演区的正前方,一张铺满毛毡的长桌上,毛笔、墨、红纸、砚台一字排开,来自县内的书法家们挥毫泼墨,以书达意,以字传情,将新年祝福寄托在一副副对联里,送给广大市民,以此传递节日的喜庆与祥和。
“昨天就听说今天这边有书法家送对联,我特地过来领了一副对联和两个‘福’字,希望能把‘福’气带回家。”家住忠仙华庭的周德忠告诉记者,虽然现在网上购买春联也很方便,但书法家们手写的春联相比机器印刷的,更有传统意义。
“一年到底,咱老百姓就图个平安喜乐,能够把‘福’送给他们,让他们高高兴兴地拿回家,对我们来说也是一件很开心的事。”来自县美术馆的李文海参加“送福”活动已有多个年头,在他看来,这一刻传统民俗与传统艺术的深度结合,呈现出的魅力更加温暖人心。
为办好首届文旅大集,县文广旅局紧跟文旅消费热点,创新打造“特色农品、美食大集、特色非遗”等多个板块,多元消费场景覆盖全品类年货,更好地满足广大市民个性化、多样化、品质化消费需求。
“歌舞表演、非遗文创、珍馐美食、地方特产,应有尽有。这样的集市不但烟火气十足,我们在赶年集、办年货的同时还能享受丰盛的文化大餐,必须给政府点赞!”东坎街道蔬菜社区居民于祥云笑着说。
记者了解到,此次集市将持续至2月2日,共设舞台表演区、非遗文化展示区、年货展销区、特色美食区、农副产品区5个区域。来自县内外的20余家厂商参与,现场展销摊位43个,展销商品超过300种。
“通过看演出、采年货、赶大集的方式,让广大市民在感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魅力的同时,加速释放消费活力,让市场业态真正‘活起来’‘动起来’‘火起来’。”县文广旅局负责人张海峰表示,将通过一系列活动实现多场景布局、多业态融合、沉浸式体验的新春文旅嘉年华,持续推进文旅融合发展,点燃新春消费热潮,在服务城乡居民消费升级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贡献文旅力量。 (本条新闻版权归滨海县融媒体中心所有,转载请注明出处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