坚定不移向海逐绿—— 县委十三届九次全会精神解读之二

县委十三届九次全会指出,放大格局扬优势,奋力交出向海逐绿的崭新答卷。以滨海港经济开发区设立为契机,进一步理顺沿海片区管理体制机制,着力提高海洋经济的含绿量、含金量,打造江苏沿海经济带新兴“蓝色增长极”。
  关键词:做强零碳特色 提升“绿电+冷能”综合效益
  报告点击:增强能源保供能力,加快推进100万千瓦近海风电项目,全力争取国家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海上风电示范项目;提速打造绿色氢氨醇基地,力争纳入国家专项规划;一体推进电网改造和绿电直连线路建设,探索发展离网型新能源体系,将绿电全时段覆盖率提高到82%以上;积极申报中央储备煤基地,争取高效清洁煤电四期项目,探索“火电+CCUS”试点示范应用,更好发挥火电灵活调节和兜底保供作用。优化冷能利用路径,编制冷能资源综合利用专项规划,探索制定冷能利用地方标准;依托冷能交换中心,构建以冻干食品、抹香鲸冰雪乐园、冷水鱼养殖等项目为代表的产业矩阵,推动形成冷能梯级利用格局,打造国家级冷能利用示范区。丰富零碳应用场景,以构建绿电生产、传输、消纳闭环为基础,以智慧能碳管理平台为支撑,加快创建一批具有示范意义的绿色工厂、零碳工厂,招引更多有绿电绿证需求的企业,争创国家级零碳园区。
  关键词:用足空间资源 壮大海洋经济总体规模
  报告点击:坚持规划引领,高水平编制滨海港片区国土空间“1+6”详细规划,加快形成定位准确、功能互补的规划体系,实现开发边界内外“一张图”统筹、陆地与海洋发展统筹。强化功能配套,集成LNG冷能、能源中心热能、天然气等能源要素,统一规划建设管廊,推动港城安置区二期、人才公寓等工程尽快开工。集聚临港产业,围绕打造风电母港,加快建设海力海上风电装备制造、远景风储一体化等项目,持续做大海工装备产业;用好“绿色化工园区”金字招牌,促进动力电池核心组件、PVA等重特大项目尽快落地,不断做优新材料产业;依托海洋智算中心,聚焦大模型、数据安全等领域,加强数字经济企业引育;绘制中石油等龙头企业的产业链图谱,精准引入上下游项目,加快形成配套产业集聚区。
  关键词:扩大对外开放 打造区域重要物流枢纽
  报告点击:促进重大工程建设提速,全力做好淮河入海水道二期、连申线二级航道的服务保障工作,积极争取将滨海港直连工程纳入上位规划,年内开工建设大件码头、北区通用码头三期等项目,加快办理北港池20万吨级航道、30万吨级码头手续,同步开展北疏港航道“四改三”前期工作,建强淮河生态经济带出海门户。促进现代物流降本增效,推动滨海港铁路支线开通运营,实现大宗商品运输“公铁河海”无缝对接;深化与沿淮城市及省港口集团的合作,大力引进头部物流企业,提速建设冷链物流中心,加快构建“通道+枢纽+网络+平台”现代物流体系。促进对外贸易稳量提质,协调提升LNG保税罐周转效率,持续扩大保税进口、转口业务量,积极推动设立保税仓;开展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,大力培植跨境电商后备企业,帮助企业稳住欧美、日韩等传统市场,开拓中东、东盟、非洲等新兴市场,支持更多企业从滨海港“扬帆出海”。